找到相关内容106篇,用时4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菩萨应化篇(上)

    为设斋 卖妻养众 大士为了化渡群伦,先化妻子令发道心。于是把田宅通卖掉,设斋普供四众,并说偈道: 舍报现天心,倾资为; 愿度群生尽,俱翔三界外; 归投无上士,... 倾资为供,归命天中天,仰请亭光照,流恩普大千 三涂皆解脱,六趣超自然,普体无体,齐证缘无缘 另有可思议与不可思议的二首颂,遍传丛林与讲座,亦极耐人寻味: 其一 ...

    煮云 撰 之斋 校

    |菩萨应化篇|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225102268.html
  • 赵州和尚、赵州禅与柏林禅寺

    。】、宝寿【沼和尚,嗣临济,住镇州。】、盐官【嗣马祖,住蘅州。】、夹山【和尚,嗣华亭,住澧州。】、五台山,并记有其化语。   赵州弟子文远记录的《赵州录》中也反映了赵州和尚行脚的踪迹。除第458...马祖大师下八十余员知识,个个俱是作家,不似如今知识枝蔓上生枝蔓,大都是去圣遥远,一代不如一代。只如南泉寻常道:“须向异类中行”,且作么生?如今黄口小儿,向十字街头说葛藤、...

    陈星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95439271.html
  • 佛教年表(四)

    纪要》等。  日本政府公布“帝国宪法”,保证“信教自由”。释云照组织“目白十”,大内青峦组织“尊皇奉佛大同团”。1890年  日本著名佛教学者村上专精著《日本佛教一贯论》。1891年  国际佛教...北京西黄寺,以供达赖进京驻锡。  画家陈洪绶卒。明亡后曾削发为僧。擅绘人物、山水。1653年(清世祖顺治十年)  清朝正式册封达赖五世为西天大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嘛。清朝封固始汗为...

    虚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31940998.html
  • 重述药山惟俨禅师

    他也能行此行。  圆智在禅教方面,颇能弘传南禅的顿教之旨,因而他不只是接引了石霜那样的高足,而且还为他的师弟船子德诚择就了那样的法器。在接机方面,道吾干净利落,不容拟议,具足了禅门顿教的机锋。且看...德诚禅师这里,才可能顺口拈出。  德诚的师兄圆智并没有辜负船子的期望,他在润州的鹤林寺(今江苏省丹徒县境内)找到了禅师(公元八0五年 ̄公元八八一年),并指示他去参船子德诚禅师。关于德诚接引的...

    蔡日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74041334.html
  • 见相别种辨

    记,然彼阳虎,实是恶人,三性虽异,岂谓阳虎与阳虎貌,实有二体?又如火球,既有球相,又有暖性,性相不同,火种是一,然此诸喻,皆不极成,假说共体,体实是无,若实有体,不名唯识。一切皆以识为体故,其意,...有。”是故掌珍,立有为空。幻亦有为,而以方便令愚者悟,得立幻喻。如是吾今立识体一,光亦是识,而以方便令愚者悟,得立光喻。总立喻云:光之自体,喻如种子或自体分,明性喻见,状貌喻相,体相用三不即不离。苟...

    景昌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70342686.html
  • 净土圣贤录续编卷2

    文星阁。入冬之后,精神渐渐衰退,将种种的资财,一一交待嘱咐其侄子彭祝华,命令他承继下来勿使这些善业中断。   当时有僧人真清,问他曾经见过瑞相感应吗?彭际清说:“有什么瑞相感应!我的大事在明年...魂离魄散之时,东西不辨,南北不分,前路茫茫,毫无把握,最后只有随业轮转,生死不断、受苦无穷。唯有平生虔诚修习净土法门的人,等到临终时自然见到佛来接引,化生于莲华之中,受诸快乐、寿命无量。   诸君...

    清 陆士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2945069.html
  • 原始佛教

    修行十种善业。  桞由十成三业:  十种善业的表达,是由于身体、口舌、意念而形成,所以称为三业,列表如下:  ┌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  三业┼口─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十善业  ...方面的努力。大乘的思想,则重于佛陀本怀在精神理想方面的发挥。但此二者的渊源,均不出乎原始佛教思想的延伸。  我们研究佛教,若不追本溯源,理解原始佛教,而只是光看小乘的部派佛教及大乘的宗派佛教,往往就...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2846262.html
  •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1)

    譬如帝网千珠,珠珠各不相混。而一珠遍入千珠,千珠悉摄一珠。参而不杂,离而不分。泥迹者,谓一切法,法法各别。者,则一切法,法法圆通。如城四门,随近者入;门虽不同,入则无异。若知此意,岂但诸佛诸祖所说...  印光大师撰李净通居士所编   目录   重刊序圆瑛大师序一、赞净土超胜二、诫信愿真切三、示修持方法四、论生死事大五、勉居心诚敬六、劝注重因果七、分禅净界限八、释普通疑惑九、谕在家信十、标应...

    印光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4446379.html
  • 谢灵运〈与诸道人辩宗论〉“折中孔释”说理论之反省

    出版社1995年出版 页31。  [3] 汤用彤便指出:“总之竺道生时能罗什昙无谶所传之学。道生生于般若风行之世,后复得什公之亲传。故其于涅槃,能以般若之理融合其说,使真空妙有契合无间。刘宋以后之...是有著相同的共通处。因此即使明知遭受到他人的质疑,他还是采用了“折中孔释”的方法来安顿儒佛二家。因此他说:“理之所去,虽合各取,然其离孔释矣。余谓,二谈救物之言,道家之唱,得意之说,敢以折中自许,...

    彭瑞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747714.html
  • 生下来具有的素质者,其后的经验若是恶的,则生来的素质也逐渐恶化;天生不太好的素质者,只要其后累积的经验,也能逐渐改善其素质。这就是为何必须不断的修习或训练的原因。  佛教的目的,是在于最后能藉由...”,果报对业而言是必然的。其关系如同所谓的“因是,果是无记”,造善恶之行为,即得到苦乐的果报。但是,善恶之业与苦乐果报之间,是否有合理且必然性的因果关系?善恶若有正确的标准,即能客观地加以规定,...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548006.html